还记得社区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故事吗?争夺从白热化到“谁能活到最后”,这中间藏着太多的无奈。今年8月到10月份中旬,摩拜与ofo已经宣布各自完成了四轮融资,在这之前,ofo还只是校园里学生专用的小黄车、摩拜单车也没走入北京,而现在,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进入创业者们的视野、博得投资人的青睐。
资本既已寒冬,共享单车又有怎样的创业机会?
共享单车用户群体 一二线城市的交通刚需
共享单车的适用环境是:步行稍远、车行又挺近的情况,比如只有一二站的公交路、一站地铁路的这段距离里,等车的时间可能已经走了一半的距离,步行的话时间又长了,这时候单车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在这段不长不短的距离里,共享单车是刚需。
另外,如果地铁、公交车总是人满为患,也会加大人们对共享单车的选择机会,这也意味着,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在一二线等交通发达的地方更高。
共享单车的商业属性是什么?
创业者都抱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也都必须拥有良好成熟的商业模式才能保证梦想持续。那么,共享单车的盈利点在哪?你要是一小时一元地收费,用户大约不如自己买辆自行车来的实在。
我们来看看共享单车的进账,首先是押金,想要免费使用这些单车你首先需要加入其中,而门槛是200至400不等的押金,这样10万的用户加入押金最少就是2000000元,100万的用户押金最少就是2亿元,没什么意外的话,这部分押金的稳定性还是很高的,假如拿这笔钱去做个理财、投资个其他产业的,一年赚个成本钱也是很容易的,那么从第二年开始所有的理财所得就都是净利润了。
然后是数据,每个进入单车共享市场的用户,都自带一份个人信息,在哪哪都需要个人信息、大数据有大影响力的时代,是打个旅游广告、还是连接附近的健身房,只要有效利用就能实现信息的变现转换。
共享单车也有竞争 而且是一股很大的阻力
徐州这个城市,已经开通了绿色出行公共自行车服务,周末闲来无事,小编也会骑上一天半天给自己一份寻找新景色的乐趣,使用的工具是:来自政府推出的绿色公共自行车,本地人办卡押金30,外地人办卡押金200,一小时内骑行免费、超时后按每小时一元的收费制度收取费用,如果想要长时间骑行又不付任何费用,每一个小时内在骑行点更换一辆自行车即可……
不只是徐州,在很多一二三四线的城市里,公共自行车已经被普及,面对这份绿色环保理念支撑的庞大市场,摩拜与ofo的竞争路真的只是刚刚开始,能否与政府推出的公共自行车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能否让政府让出这份市场,还是说最后只能重新落入政府怀抱?都也还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