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联系人:张经理
联系电话:13941195683
联系地址:大连市北岗桥民开巷(北港新居东门斜对面)
邮箱地址:674805959@qq.com
联系QQ:674805959
新闻中心
互联网下半场的入场券 会留给怎样的公司?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12/6           返 回

 摘要: 当一家公司成功地制定了价值创造的战略时,它会获得核心的战略竞争力;能靠成功的战略活到“互联网下半场”的真正开赛,那个时候你才算真的拿到了入场的门票,别的都是浮云。

  

互联网下半场的入场券,会留给怎样的公司?

 

  任何产业的终局都要不断地去“重新来看”,最近火起来的新词汇“互联网下半场”亦是如此。只是这个下半场看起来还有很多悬念,一些被捧上神坛的公司很可能只是被大风吹上风口而已,并不是核心实力的客观呈现。

  究竟谁能够跻身下半场的玩家,说法很多,然而更多的都是客套的称颂和摸着石头过河般的预测,任何一家别人口中的公司都没有必要执着于自己的答案,信誓旦旦地说给看客听。

  BAT的版图里,上半场的篱笆越扎越紧

  单纯地说互联网下半场开始,那就意味着上半场已经结束,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个上半场比赛的角逐里,最大的赢家无疑是BAT。

  回溯过去的十年时间,BAT可谓纵横整个互联网,几乎所有主流核心业务都在其势力范围辐射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曾经有人认为属于其它新兴领域的机会到了,也的确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像360和小米这样的公司强势崛起。

  几年前的小米确实做到了自成生态并且跻身巨头之列,至少从那个时间来不时跳出来的高估值来看,小米似乎已经成为了那个第四级,估值也一度超过了500亿美金。

  那时候的小米的确是一家让用户和市场具备“参与感”的公司,但时至今日,靠低价强势杀入的智能手机市场,后起之秀已并非小米一家,价格早已不是打赢手机争夺战的法宝,而智能硬件和内容生态,小米更没有筑起自己的城池。

  再看360,靠着在安全领域的免费战略打出了名号,其鼎盛的时候,其在纽交所的市值也一度超过百亿美金,而在推出自己的搜索和应用分发、甚至开始做手机后,在百度和腾讯的强势挤压下,美股已无360,市值也从百亿俱乐部跌落。

  业间一直有一句调侃的话,一个创业公司的结局无外乎是两种,做不下去死掉了或者被BAT纳入门第。现实的情况就是,全体系化的BAT巨头集团已经几乎把控住了互联网领域可能存在的风口,像网易、微博、美团点评这样相对独立化的公司,可以算是上半场结束后不多的赢家。

  当下半场开赛遭遇人口红利消退

  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与2015年底相比仅仅提高1.3个百分点。

  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宣告网民红利时代结束。这意味着获取活跃用户成本的提升,互联网企业再也无法依靠烧钱补贴的简单粗暴模式来“跑马圈地”,真正考验企业商业盈利模式是否成熟的时间节点已然来到。

  下半场甫一开场,便遭遇了红利时代结束的冲击,我们也看到消费级互联网领域竞争已经成为一片红海,BAT巨头把持着流量入口,各个细分领域的玩家在背后巨头的支持下也加速了竞争的步伐。

  拿移动资讯平台来说,如今,行业的竞争早已呈现白热化,如何提供高质量资讯内容,探索优化商业模式,提升用户的留存率和商业转化率成为攻坚重点。

  腾讯新闻、今日头条、UC头条、网易新闻等都在不断发力。

  11月初,今日头条宣布砸10亿补贴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希望在短期内推动短视频创作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网易新闻则借直播风口打造泛资讯直播平台,在全球招募媒体人推动优质直播内容生产;

  而阿里旗下的UC在最近推出奖励内容创作的“W+”量子计划,宣布投入10亿元的专项基金,对优秀内容创业者进行创作和广告分成两方面的奖励。

  BAT在移动资讯平台的发力,对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样的玩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获取信息作为用户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对用户而言它更像是一个常备的工具,所以这样的市场,即便是已经有了强如今日头条这样的强者,来自BAT的挑战者仍旧不会放弃对这个市场的争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腾讯又做了天天快报、阿里重金扶持UC头条、百度也在全力打造手机百度新闻。

  艾媒咨询近日公布的移动资讯客户端数据报告也佐证了这个市场的格局,在Q3中国移动资讯分发市场用户活跃数方面,传统新闻客户端腾讯依然稳居首位。

  所以我们说,尽管以服务存量市场消费群体的互联网下半场的开启,的确带来新的机遇,但BAT巨头的寸土必争,网民红利的结束,让那些独自奋战的行业玩家的生存平添艰难。

  拿到下半场门票,企业战略选择是关键

  想在BAT几乎全盘”统治“下的互联网格局下拿到下半场的门票,看起来似乎是灵活的选择比固执的坚守更重要。诚然,这里指的是公司战略的选择。

  战略选择其实是最高的门槛,它决定了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渠道,营销,钱,这些都不是。

  举个例子,华为当年选择了自主研发而不是做渠道代理,才有后来的行业地位,这是战略选择;滴滴先后通过接受腾讯和阿里的战略投资,先站稳了篱笆,整合了快的,后来又把百度投资的Uber中国挤出了市场,一家独大。

  这都是“正能量的“例子。而像360的战略选择就似乎走错了方向,在安全领域做到纽交所敲钟,却在大力投入的搜索和移动分发受到百度和腾讯的冲击,掣肘了发展。

  成功的战略选择能够先行无疑是一家公司发展的关键。如果选对了一个方向,你的对手越来越少,比如滴滴;而另外一种则是奋身跳入一个看起来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你会发现对手越来越多,而且源源不断,比如360,比如上文提到的今日头条。

  当然,做战略选择前有一个前提需要指出——那就是你自身的竞争力足够强大,在BAT进入之前就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用户壁垒护城河。这样的好处在于,即便与BAT有了资本上的关联,自己也能掌握足够的独立发言权甚至决定权。

  比如滴滴、京东、美团点评与腾讯的资本关系,再比如携程去哪儿与百度的资本关系,微博与阿里的关系,这些都更像是一种盟友关系,这些公司都算得上互联网上半场除BAT之外为数不多的赢家,也自己做出了平台生态,与BAT在一起,无疑更能促进自身平台生态的发展,在各自行业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与BAT结盟的战略选择无可厚非,滴滴击败了来势汹汹的Uber中国,携程的“鼠标+水泥”模式占据国内在线旅游最大市场份额,而微博也拨开被看衰的阴霾,迎来了自己的二次崛起。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独立作战的公司,比如360、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自然是优秀的,极富创造力的,但相对独立的战略选择,未来势必陷入更加残酷的竞争中。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滴滴联合创始人王刚的一句话我十分赞同:

  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要把风口的红利期当成你的核心能力,如果创业公司处在风口且又在一个大的跑道,会给它的成长速度带来叠加效应,公司的发展会飞快,但是你其实不具备高空飞行的能力,只是被大风刮了起来。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战略选择失策而且自身实力并未突出,一家在风口的公司也会跌下神坛,被大风吹到任何的角落。

  一言蔽之,对于当下这些被誉为独角兽或者平台级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战略的选择才是最关键的,这决定了一家公司的产业终局,而具化的技术趋势、渠道构建等等只是所谓的战术。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一家公司成功地制定了价值创造的战略时,它会获得核心的战略竞争力;能靠成功的战略活到“互联网下半场”的真正开赛,那个时候你才算真的拿到了入场的门票,别的都是浮云。